【李恩慈╱台南報導】常有愛吃檳榔導致口腔不適的患者門診時詢問:「聽說檳榔是因包石灰等料才導致口腔癌,那改吃無料的包葉仔,是否就不會罹癌?」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強調,檳榔子(菁仔)本身就含高量檳榔生物鹼,是一級致癌物,不論檳榔有沒有包料都會引起口腔黏膜病變,建議民眾戒掉檳榔,才不會後悔莫及。
奇美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于錫倩說明,檳榔子(菁仔)含有高量檳榔生物鹼,未成熟或新鮮檳榔果含量更高,而檳榔生物鹼成分複雜,包括檳榔鹼、檳榔素、檳榔定、多酚化合物等,會令人心跳加速、瞳孔縮小、刺激唾液分泌而有興奮、保暖效果。
影響食道胃肝臟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在2000年就確認檳榔裡多項檳榔生物鹼都是一級致癌物。于錫倩強調,檳榔不論包不包料,都會引起口腔黏膜病變,還可能會造成黏膜纖維化,讓口腔黏膜硬化,嚴重時,嘴巴會逐漸打不開,接觸食物時敏感疼痛,「把這些致癌物放在嘴裡嚼,是在殘害身體!」
于錫倩說,除檳榔子會致癌外,坊間檳榔攤常會在檳榔包夾「荖花」,荖花含有肝毒性的黃樟素,可能會導致肝癌。
如果是包「紅灰」、「白灰」等,則具有強鹼性,會產生自由基傷害細胞DNA導致突變,檳榔把這些致癌物混合加總,就可能會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白斑、紅斑和腫瘤等病變,進一步可能影響食道、胃和肝臟等器官,最終可能讓多種癌症上身。
罹癌率飆123倍
安南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蔡忠紘表示,曾有研究報告追溯罹患口腔癌患者生活,發現高達88%有吃檳榔習慣,若菸、酒、檳榔長期使用,罹癌機率是普通人的123倍,除建議戒除這些致癌物,若出現癌前病變症狀時,都應立即就醫檢查。
口腔癌症狀與預防
●癌前病變症狀
˙口腔內有突出腫塊,並產生顏色變化
˙口腔內潰瘍破皮2、3周以上未痊癒
˙口腔黏膜纖維化,嘴巴張不大或難以張開,感覺彈性消失
˙接觸食物時敏感疼痛
●如何預防
˙戒除菸、酒、檳榔等致癌物
˙不合的假牙應及早調整更換,以免磨破口腔黏膜產生病變
˙勿常吃太燙口、太辛辣等太過刺激的飲食
資料來源:奇美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于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