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可能要先切除
切除膽囊是因為肝癌病人經手術切除後復發的機會很高,如果肝功能夠好或腫瘤的情況可以再開刀的話,一般建議再次手術將腫瘤切除,若是肝癌復發而無法再接受手 術時,大部分病人會接受血管栓塞的治療。
在做栓塞治療時,有部分病人供應膽囊血液的動脈也會被栓塞,結果造成急性膽囊炎,甚至膽囊因壞死而化膿,危及生 命。
此外,有時外科醫師為了減少肝臟切除過程中的失血量,在肝臟切除前會先控制肝門靜脈及肝動脈進入肝臟的血流,而膽囊正好位在肝門靜脈及肝動脈進入肝臟右葉的附近,所以外科醫師會為了手術的方便性,先將膽囊切除。
接著,醫師會把將肝臟「固定」在腹腔內的一些韌帶切除,但會看腫瘤的位置、大小及手術的方式來決定要切除幾條韌帶,總之,要使肝臟能「游離」出來,以方便切除及止血。
醫師將肝臟游離後,再開始做術中超音波的檢查。首先利用術中超音波確定腫瘤的位置,測量其大小及腫瘤和附近血管的相關性,另外醫師會將整個肝臟檢查一下,看看除了術前檢查出的腫瘤外,有無其他的腫瘤,因為有時術前的檢查會有死角處或偽陽性(懷疑有問題,但實際上沒問題)。
接著就要決定切除範圍,切除的邊緣距離腫瘤邊緣儘可能超過 1 公分以上,以避免局部復發的可能。但有時因腫瘤位置太靠近大血管或病人的肝功能不好而無法達成 1 公分距離的目標。
肝臟血流極為豐富,因此,控制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是很重要的原則。日本的統計即發現,若是手術中出血量在 500cc 以下的,病人的死亡率只有 1.5 %,但如果在 2000cc 左右,死亡率有 10 %, 2000 到 5000cc 之間,提高到 20 %,若是出血量在 5000cc 以上,那麼更不樂觀了,死亡率會高達 50 %。
這裡的死亡率指的是病人在手術後一個月內死亡而言,一個月內的死亡可視為手術本身所引起。目前一般較大醫學中心的肝癌手術死亡率在 5 %以下。
出血量的控制
那麼,如何使出血量降低呢?用夾子夾住出血點,而且,最好避免大部位的缺血,也就是說,若手術目的是在切除右葉的腫瘤,那麼只要夾住通往右葉的血管即可,而且,每夾住十五分鐘要放開五分鐘,以免該部位因缺血而全部壞死。
台 大外科教授林天佑生前著名的「手指切開術」曾造福不少病人,這是以手指很快的分開腫瘤和組織部位的一種方法,由於手指靈活,因此比用手術刀節省手術時間。 但現在已有一種超音波切除吸引器,利用超音波的原理把肝臟組織震碎,同時吸走,由於它可以辨識血管、膽管和一般組織的不同,由醫師調整所要切除的組織硬 度,因此,大大減少了手術中的意外和出血量,也大為縮短手術時間,提高病人的存活機會。
一般說來,正常人的肝臟切除後只要留下約 30% ,即可維持生命,問題是,肝癌病人中高達 85 %均合併有肝硬化,所以,在一百名肝癌病人中,約只有二十人可以手術治療。
不過,即使不能開刀,也並不意味病人沒有希望,事實上,國家衛生研究院陳立宗醫師即指出,酒精注射對於小型肝癌(小於 2 公分)已被證實有「相同於手術」的存活機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