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注射
「如果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為什麼要開刀?」在外科醫師再三強調早期小型肝癌一定要開刀的同時,內科醫師卻有不同的看法,馬偕醫院王蒼恩醫師說,如果腫瘤不是很大( 3 公分以下),而且數目不是太多(3個以下),他會先考慮給病人打酒精。
可說是台灣酒精注射做得最多的仁愛醫院王朝欣醫師說,由於超音波診斷技術的進步,「小型肝癌事實上已變成是內科就可以治療的疾病。」他說,肝癌病人使用開刀或酒精注射,五年存活率和復發率看起來是差不多的,「既然如此,病人何必多挨這一刀?」
這個方法是日本的 SUGIURA 醫師在 1983 年首先使用的,利用純酒精可以殺死癌細胞的原理,「目前被認為是局部治療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過,陳立宗醫師指出,病人的情況和醫師的技術有很大的關係,若是醫師沒受過很好的訓練,可能在注射時不能把癌組織完全消滅。
在 健保給付制度下,一些大型醫院在選擇治療方式時,難免受到「利潤」的影響,而做出或許不一定是對病人最有利的決定。譬如,叫病人開刀,醫院可以申請到比酒 精注射高好幾十倍的費用,「我不能說醫師全部都是向錢看的,但其中難免有少部分在替病人決定療法時,會被這個因素影響。」王朝欣說,酒精注射的健保給付是 一千兩百元,做一次超音波是七百五十元,都和開刀差得很遠。
仁愛醫院大約從 1986 年開始對肝癌病人注射酒精。「一開始我們都只敢找不能開刀,而腫瘤又不是太大的病人來試。」王朝欣說,那時候對怎麼打、酒精的濃度和劑量都不是很清楚,態度非常的保守。
後來,由於台大醫院提出「酒精注射沒有效」的報告,他在 1987 、 88 年間停了一年左右,直到日本方面不斷有一些效果良好的報告,仁愛醫院才在 1989 年再度開始進行此項治療,直到今天,「仁愛醫院打酒精最內行」已成為該院的招牌,內科病床中有一大半都是肝癌的病人。
打酒精主要是靠超音波來引導,因此,醫師的技巧有很大的關係,譬如有些部位的腫瘤,雖然看得到,針卻打不到,有治療上的死角,仁愛醫院使用一種二氧化碳超音波,可找到一般超音波找不到的腫瘤,使得醫師的診斷工具又多了一項。
醫師會使用 21 號針直接插到腫瘤部位,先抽一些細胞出來,如此則同時有病理學的資料,之後再打入 2 到 5 ㏄(視腫瘤的大小而定)純度 99.8 %的酒精。
「怎麼打,我們事先當然要有個計畫,通常是先打中間,之後再打周圍,這樣可以使得酒精很均勻的擴散到整個腫瘤內。」做多了,自然累積了不少心得,譬如,一次打入的酒精量最好不要超過 10cc ,插入的針不要超出腫瘤部位再拉回來,否則酒精會往這個傷口流,不會在局部停留,殺死癌細胞的效果就會打折。
還有,這個 10cc 當然不是一次就打進去的,要仔細的,隔幾分鐘再打,王朝欣醫師說,酒精打進去後,不但破壞癌組織,也會阻塞血管,結果腫瘤變得硬硬的,若是隔幾天再來追加,會困難得多,所以,最好是一次把該注射的量和部位都做好。
最好一週打兩三次
另 外,對於無法一次處理完的肝癌,他的經驗是,最好一週打個兩三次,不要一週只打一次,這樣效果會差得多。為什麼「有的醫院」一週只打一次?有人解釋,這還 是和健保的給付有關。一週三次的話,當然病人最好是住在醫院裡了,但是,這種不開刀只注射酒精的病人,占了醫院的病床,醫院實在無利可圖,於是,有的醫師 「便宜行事」,自動改為一週打一次,病人不必住院,但「結果當然會比較差。」
如果病人肝硬化的情況不是很嚴重,腫瘤長在比較邊緣部位、好切時,可以考慮開刀。但「大部分病人如聽到不必開刀,多半比較高興。」
所以,小型肝癌首先考慮開刀的說法並不見得適用所有的病人,醫師主觀的看法,以及支援醫師的態度很重要,而這也更顯示尋求「第二意見」的重要。
目前比較中肯的看法是,對 2 、 3 公分以下的小型肝癌,不管是打酒精或是開刀,都有一半會再復發,而兩年存活率都在 65 到 80 %之間。可能是台灣肝癌手術次數紀錄保持人的台大外科李伯皇醫師表示,究竟哪一種方法對病人好,該院將進行比較嚴謹的雙盲試驗,故目前尚無定論。
很多病人開刀後沒幾個月又長出新的腫瘤來,不論是病人的身體情況或主觀意願,都不合適再開刀,這時,腫瘤又還小,打酒精是最好的選擇,最重要的是,經過此種治療的病人,生活品質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注射酒精後可能造成擴散
日本病理方面的研究指出,高度分化癌經過酒精注射後,會加速其「去分化」,也就是新生的細胞會愈來愈不像肝細胞,使得癌細胞更容易擴散,因此執行上要更加小心。 最近有醫師提出使用醋酸比酒精結果更好的報告,這兩種材料的作用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