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人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 顏厥全醫師
經過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癌症的生成主要肇因於細胞基因的改變。基因的癌性變化並非一夕形成的,而是由多種不同的因素,造成多重基因的變化而產生。大腸癌是最早被科學家研究出其癌性基因變化的腫瘤之一。早期基因的變化使正常的細胞變為良性的腺瘤,其後逐步變為原位癌及轉移癌。而這一過程可能會在幾十年內慢慢發生。因此若能對一些高危險群的人進行篩檢,也許可以早期發現癌前期的腺瘤,或是未轉移的腺癌,加以治療。
而那些人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第一類是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的患者。這些人可在大腸內看見數以千計的息肉,若不治療則百分之百會變為大腸癌。因此這些病人常需接受預防性全大腸切除手術。第二類是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這些病人並無第一類病人的多發性息肉症,但有大腸癌的家族史,且發病年齡早,並可能合併其他部位的癌症,如卵巢癌、乳癌、及胰臟癌。第三類則是以前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如罹患潰瘍炎性大腸炎,其他骨盆腔內惡性腫瘤並接受過放射線治療者,以及曾罹患大腸癌並已治癒者。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年紀則是一個主要危險因子。一般認為四十至五十歲以上的人得大腸癌的機會將增加。
我們應如何對高危險群進行篩檢?目前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對一般民眾而言,年滿五十歲以上者應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每三到五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高危險群病人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每一到兩年接受大腸鏡檢查,同時對可疑部位做切片。對患有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的患者,則應自十歲起每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直到40歲為止。40歲以後改為每三年做一次。同時也應每一到三年接受上腸胃道檢查看有無息肉。
對有大腸癌家族性史的人而言,當他有一個一等親的親屬罹患大腸癌時,他應自 35至40歲起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及肛門直腸指檢,並且每三至五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若有兩個一等親的親屬罹患大腸癌時,則應自35至40歲起,或自其罹患大腸癌的親屬發病年齡減五歲的年紀開始,每三至五年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三個一等親的親屬罹患大腸癌,或是有一等親的親屬在30以前罹患大腸癌時,則應考慮家族性息肉性大腸症候群或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的可能性。
|